当前位置:2022世界杯赛程安排 >校友风采 > 详情

李河君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不仅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也将是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以及充满挑战的时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河君带来了什么提案?在“十三五”期间,有着全球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导者的汉能又将会做哪些准备?《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专访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3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莅临汉能控股集团总部考察调研。在李河君的陪同下,万钢一行先后参观了汉能集团总部和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参观期间,万钢详细了解了汉能集团的发展历程、薄膜太阳能技术发展和汉能移动能源战略等情况,对汉能目前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汉能集各方面尖端人才,同时还拥有薄膜太阳能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非常不易,这给中国新一代太阳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今天我看到、摸到了汉能的薄膜太阳能产品,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汉能有着无畏的精神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我对此表示敬佩。”



6个提案关系国计民生和行业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您带来了哪些提案?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李河君:今年两会我带来了6个提案,分别关注了:


   关于大力发展移动能源产业,助力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关于提高光伏精准扶贫成效的建议;


   关于设立国家薄膜发电产业基金的建议;


   关于大规模利用工业厂房屋顶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我国工业用电“清洁化”的建议;


   关于大力推广光伏农业大棚,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于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推广光电建筑应用,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这6个提案都关系国计民生和行业能否健康发展,我希望这6个提案能得到相关部门和业界的关注,这样才有利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您的提案至少有两个是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是涉及到农村贫困的光伏精准扶贫,一个是光伏农业。为什么会着重注意到这两个方面?


李河君: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它充分利用了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据了解,目前在我国832个贫困县中,有451个县年均等效发电时间超过1100小时,适合发展光伏精准扶贫。


我们一直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做好光伏扶贫的工作。目前,汉能在全国12个省份有着近30个市县级的光伏扶贫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户用屋顶,村级电站,农业大棚等。比如说,我们在山西临汾光伏红枣大棚项目,是国家光伏扶贫政策下发以来,全国第一个光伏与农业结合的扶贫项目。我们还会继续把光伏扶贫工作做下去。


至于光伏农业,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发展光伏农业”。此外,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现代农业发达的地区,依托渔业养殖、农业设施等,建设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的光伏发电集中区。”这不难看出国家层面对于推动光伏农业发展的决心,而且农业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广光伏农业大棚,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这样一个提案。





用自身变革来迎接“十三五”


《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已经到来“十三五”,汉能准备好了吗?


李河君:作为太阳能薄膜发电的领先企业,汉能积极参与了“十三五”光伏规划的讨论,为我国光伏业的持续,稳定, 高效的发展献计献策。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底,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GW,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70GW,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80GW,另外还有10GW的光热电站。总体来看,分布式与集中式两者累计装机量占比接近1:1,但由于过去几年地面电站增长迅速,实际体量已经很庞大,分布式的装机数量微小,市场空间非常大。


其实,汉能从2014年开始,已经将战略重点转型到分布式应用上了,我们在居民户用发电、光伏扶贫、光伏新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比如,汉能在甘肃的打造的“美丽乡村”项目,在山西的红枣光伏大棚和云南山区的光伏扶贫项目等,都得到了外界的广泛认可。在国内的户用市场上,汉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领导品牌。同时,我们与多家户外用品的数一数二的企业合作开发阳光下会发电的应用产品,例如太阳能房车、餐车、阳伞等,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利用太阳的能量。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不仅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也将是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以及充满挑战的时期。


就汉能而言,我们已经在我们的产品、技术、市场等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来迎接“十三五”。



《中国经济时报》:汉能做了哪些应对和改变,以寻求在“十三五”期间有更好的发展?


李河君:从前年底去年初开始,汉能早就已经开始进行调整和变革。


   第一,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目前的战略定位是:以传统清洁能源为基础,坚持薄膜发电发展方向,以移动能源开创人类能源利用新时代。


   第二,业务运营策略聚焦调整。汉能将加快全球领先的CIGS技术和砷化镓技术的国产化以及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在大力发展经销商,推动户用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的同时,我们将全力以赴开发民用新产品, 通过“产业+”模式,与其他行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一个开放的创新应用开发平台,加快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业务。


   第三,实施快速响应市场的组织变革。包括:组织优化、流程再造等,其目标是把汉能转变成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技术型、服务型、平台型公司。


   第四,建立开放、透明的合作机制,做到“四个开放”。股权开放、资源开放、技术开放、渠道开放。


最近一段时间,汉能在欧洲市场斩获不少订单。在荷兰,与阿尔克马尔足球俱乐部合作的荷兰AFAS体育场屋顶光伏项目顺利签约;与Rooftop Energy合作在荷兰最大的国家花卉植物交易中心屋顶上安装薄膜发电组件;荷兰泽弗纳尔市市政厅也安装了汉能薄膜太阳能组件。在芬兰,汉能与金属屋顶制造商Virte Metal Corporation旗下的Virte Solar公司签署为期一年的汉能MiaSolé柔性薄膜发电组件供应协议。在意大利,有三个消防局安装了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屋顶。另外,我们也跟ClearWorld合作,将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场馆提供清洁能源。相信通过这一系列调整和变革的创新举措,汉能的运营和管理水平、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十三五”期间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变革成果大家很快就会见到。






薄膜发电技术需要国家更多支持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移动能源的总体发展情况怎样?


李河君:移动能源就是以可移动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与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的供应。


在中国,随着薄膜技术的进步,产业规模在迅速扩大,以汉能,中建材,上海电气等大型企业为主导,将在未来5年内打造超过10G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生产能力。技术和产业能力全球领先,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去年的“双创周”上,汉能自主研发的全动力太阳能汽车和无人机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的肯定,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同时,“移动能源+”的解决方案已经在房车、餐车、观光车、等汽车领域实现应用,薄膜太阳能冲电包、背包、帐篷等应用也已经落地。


目前,我国移动能源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阶段,需要在国家支持下,尽快将我国拥有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中国经济时报》:移动能源所依仗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李河君:移动能源的关键之处在于薄膜发电技术。得益于其轻柔薄等特质,薄膜发电技术能够被用在电动汽车、无人机、手机、户外用品、航天器等领域,最终形成用电供电一体化的集成终端产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借助高效薄膜发电技术提供能源供给,太阳能全动力汽车可以做到环境零污染、使用零排放。


同时,“移动能源+”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体现了“移动能源+”产业所蕴含的开放经济、共享经济特性。据测算,到2020年,移动能源产品潜在市场总规模达6万亿元,可以成为“十三五”期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薄膜发电技术在全球是一个什么水平?


李河君:目前,我国薄膜发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铜铟镓硒柔性电池芯片研发效率达到18.2%,柔性冠军组件效率达17.3%,柔性组件量产效率达16.5%。此外,砷化镓单结电池转换率达28.8%,双结电池达31.6%,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等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均为全球第一。薄膜电池的转换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成本会下降5%。


从全球范围来看,薄膜太阳能技术不断进步,转化效率快速提升,产业逐步集中发展,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时报》:这样看的话,移动能源的市场很是广阔的。对于如何更好的在中国发展移动能源,您有什么建议?


李河君:未来的太阳能应用,是让人们能像植物一样,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使用太阳的能量。太阳能发电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也脱离不了一般产业发展的规律,需要一个发展期。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但薄膜发电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需要国家统筹扶持,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我国企业进行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应用等,从而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最近两年,全球薄膜发电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果缺少国家支持,或将错失我国在薄膜发电领域来之不易的全球领先优势。建议设立国家薄膜发电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国家注资、企业投资和社会参与的形式,为先进薄膜发电技术研究、核心装备国产化、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等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加大对薄膜发电高端装备国产化、先进薄膜电池基地建设、ICI(芯片的集成互联)等先进封装技术的扶持力度,把我国移动能源产业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